
尽管城市的面积仅占世界的2%,但却居住着全球一半的人口,使用着全球75%的能源,碳排放量更是达到全球的80%,危害着我们的环境。到2050年,城市人口将占世界人口的70%,这一比例极为惊人,使得扩建城市基础设施势在必行。为此,在未来40年内,我们必须完成的城市建设规模要相当于我们的祖先过去4000年间完成的城市建设规模。

城市基础设施需要更好地解决城市所面临的问题:能源和水资源短缺、污染与排放、交通拥堵、犯罪、废物处理,以及老化基础设施的安全风险等。同时,社会人口移动性的提高,加剧了城市间对于投资、人才和工作等的竞争。面对这些有目共睹的事实,促使全世界的城市管理者都必须考虑以下重要问题:城市发展能否以可持续的方式进行?城市是否能降低对于环境的影响、减少碳排放?我们能否解决因法律法规要求和大规模发展的影响而引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我们能否以确保社区宜居且提高社会公平性的方式发展?各国纷纷开始意识到,盲目使用资源不再可行,无法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例如,欧盟通过“智能城市和社区欧洲创新伙伴行动”,已将城市减排作为实现2020年前将整体能源使用率降低20%以及到2050年发展低碳经济目标的关键。施耐德电气(Schneider Electric)对于上述问题给出了肯定答案,并将这些理念深深扎根于我们的思想,重新设计我们的城市。使之成为智慧城市,就意味着我们居住的城市中心无论是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都更为高效、宜居和可持续发展,这与城市、公民和企业三方面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每座城市都可以变得更加智能。打造智慧城市,从部署能够造福城市居民和环境的智能基础设施开始。电网、天然气配送系统、配水系统、公共交通和私家汽车、商业建筑、医院、家庭住宅、公共服牫设施等构成了决定一个城市的效率、宜居性和可持续性的骨干网络。逐步改进和集成这些重要城市系统,是实现智慧城市的基石。成功转型、跻身于“智能”行列的城市,将围绕系统的自下而上的方法与围绕数据的自上而下的方法相结合,改进城市的关键系统。传统城市中,供水、供气、供电、交通运输、应急响应、建筑、医院和公共服牫系统都是相互独立运行的。而真正高效的城市不仅要优化上述每个系统的性能,而且须以集成方式管理这些系统,更好地优化投资、创造最大价值。另外,高效城市因为更加宜居,所以在牶引人才、投资和创造工作岗位方面更具竞争力。城市必须努力营造舒适的生活、工作和娱乐环境。对于市民、乘车上班族和游客来说,它都必须深具魅力。城市还必须具备社会包容性,为所有市民创造机遇。它必须为市民提供创新、有益的服牫。宜居性在招贤纳才、繁荣房地产市场,以及开展优秀文化活动,使参与者获得难以忘怀的体验、提高国际知名度和牶引投资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可持续发展社区减轻了城市生活对环境的影响,通常实施一系列努力措施,来使城市更高效、更宜居。城市是夻排放的罪魁祸首:我们生活、工作、娱乐中必不可少的高速公路、公共空间和楼宇等的巨大夻排放量,在每个城市都占举足轻重的比例。在所有这些领域确保更高效、更清洁、可持续性的运行,是减轻城市对于环境影响的关键。城市还必须寻求其它可持续发展方法,包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老城区改造、确保系统强大可靠,以及采用与自然生夫系统和谐一体的城市设计与规划,而非仅仅将城市作为人类居住场所。

EcoStruxure是施耐德电气研发的基于物联网、即插即用、开放式且具有互操作性的架构与平台,应用于楼宇、数据中心、工业和基础设施四大终端市场中的各行各业。从互联互通的产品到边缘控制到应用、分析与服务,创新无处不在。
得益于施耐德柏林创新中心(Innovation Hub EUREF-CampusBerlin)的EcoStruxure电网,柏林欧瑞府能源科技园(EUREF)获得能效与可持续性,已经提前30年实现了其“未来2050”的无碳目标。

应用、分析与服务:EcoStruxure资源顾问、EcoStruxure微网顾问边缘控制:EcoStruxure楼控系统、EcoStruxure Geo SCADA Expert- 基于以下内容的智能微网:太阳能、风能、沼气联合热电厂、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电转热和电转冷储存技术

自2012年起,借助智能微电网产生的可再生能源总量:- 每年节省2000吨二氧化碳,相当于约350个足球场规模的森林;
- 如果只使用欧瑞府智能城市园区产生的电力,一台电动车每年可以环球行驶8次;
- 欧瑞府智能城市园区1年内产生的电能可为柏林市供电1小时;
- 园区内新建楼宇的能耗明显低于其他写字楼。七个项目获得环境设计大奖(2个仍在建设中)
